連大人都會得【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毛病,代表免疫系統變差囉!!
奇譽專業健康醫療中心/耳鼻喉頭頸腫瘤外科小兒過敏專科 :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二段255號。(西屯路與河南路口,加油站旁) 電話:(04) 2452-3939 這裡分享成人、小兒保健相關新知與專業議題、 健康交流 過敏議題 癌症治療 營養與預防醫學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手術。 「感恩、知足、平安、喜樂」~ 奇譽 祝福您~ {資訊提供參考。個別情況建議親自就診專業專科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jamieclinic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三、四十歲的青壯年,是拖到第四期末期口腔癌才來開刀! 劉耿僚醫師
我常常問:口腔癌又不像肺癌、肝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這些外觀看不到的癌。就算是不會痛,早期的口腔癌也是自己張開嘴巴,照照鏡子就可以發現的問題啊!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耳鼻喉疾病的微創治療:雷射 <光田 劉耿僚醫師>
台灣由於空氣的污染與海島型氣候等原因,約有30%的人口有鼻過敏或長期鼻塞的困擾,尤其是就學年齡的小孩與年輕人。加上社會經濟提升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與肥胖、應酬喝酒或服用安眠藥相關的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中年人也高達40%。而口腔癌與咽喉癌在最近十年內更成長了兩倍,成為青壯年男性(25~44歲)最常見的癌症!口腔白斑、纖維化等癌前病變的提早篩檢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各大醫院的工作重點之一。類似上述這些常見的耳鼻咽喉疾病,目前在耳鼻喉科都有各種微創的診斷與治療方式可供選擇:雷射就是絕佳的利器之一。
雷射治療的優點:
雷射手術不需動刀,出血量極少,傷口小且不易疼痛,復原快速。搭配耳鼻咽喉內視鏡設備或顯微鏡系統,更可以微創的方式處理口腔、鼻腔、耳朵與咽喉的許多疾病,而且由於手術時間較短、不需全身麻醉,多數雷射手術均可考慮門診施行,不用住院,治療後不影響生活作息。
都是基因(Genes)惹的禍?!
癌症的新患者常常會成群的一波波出現在門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就好像他們是約好要一起來找你似的………。最近碰到一個相對罕見的患者:同時有舌癌與兩側的腮腺(兩側耳下的唾液腺)腫瘤。本來兩側腮腺同時有腫瘤就不多見了,這患者原先也不願為這八成(80%)是良性的兩側腮腺腫瘤而接受手術(當然我們也在門診為他做了細針抽取細胞學檢驗,結果也的確沒看到這腮腺腫瘤內有惡性癌細胞),後來居然是為了右側的舌癌而不得不趕快接受手術治療。
這讓我想起以前的一篇報導:八十幾歲的台東原住民阿嬤說:「我抽菸嚼檳榔幾十年了,也沒有得癌症啊!」其實她不知道,癌症的形成牽涉到先天的與後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就是個人的基因遺傳(就是DNA),這來自父母遺傳給你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至少目前的醫療科技還改變不了我們體內大多數遺傳得來的致癌基因(oncogenes)與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的型態,所以每個人的致癌風險不一樣,就像有人從小就罹患過敏、氣喘,有人年紀輕輕就罹患了血癌。但是後天的致癌因素則是自己選擇的,例如抽菸、嚼檳榔與喝酒、熬夜的不良習慣。原來父母遺傳給你的”原始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s)”可以乖乖的隱藏在體內而不會出來作怪,也就是沒有被活化或激活;可是當你給自己加上了後天的致癌因素,例如來自菸酒或暴露於環境致癌化學物質等等,原先潛伏沒有活性的致癌基因可能就被激活而開始在體內細胞表現,最後導致正常細胞轉變成了癌細胞。大多數的癌症都需要這先天與後天雙重的因素同時存在與經年累月的加成而產生。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本錢可以抽菸或喝酒或作息不正常,既然來自祖宗父母的先天基因(體質)我們還無法去改變它,那至少後天的、會誘發癌症的不良習慣是我們自己可以去改變與掌控的。
罕見的喉癌併發頭顱顱頂部骨頭轉移
頭頸部癌(包括口腔癌、咽喉癌等)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位置為肺臟、肝臟與骨頭,原因是因為這些位置的微血管血液循環豐富,有利擴散出去的癌細胞附著停留而另起爐灶。骨頭的轉移多以脊椎骨、肋骨較常見。轉移到頭顱顱頂骨頭則相當罕見。結合正子攝影與電腦斷層(PET-CT)的技術,在患者接受全喉切除手術治療喉癌三年之後,我們可以很清楚也很確定的發現這起罕見的轉移案例: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小小扁桃 問題大
關於扁桃腺的幾個常見問題:
一、「醫師, 扁桃腺發炎有那些症狀?該如何治療呢?」
答:一般性扁桃腺炎多為細菌感染所引起,其中又以鏈球菌系最多,常會發燒到39~40℃,往往伴有畏寒、全身倦怠、頭痛等,尤其局部有明顯的喉嚨痛及吞嚥疼痛,於門診檢查所見,可發現扁桃腺發紅腫脹,尤其可見膿栓形成,以上症狀約會持續一星期左右一般採用抗生素治療及症狀治療,此外,當有膿栓形 成時,必須及早去除,以免拖延病程導致高燒不退,因此,當您懷疑自己患了急性扁桃腺炎時,請及早至耳鼻喉科就診,以獲致最佳之診療。
二、「扁桃腺性發炎如治療不當,會有那些併發症呢?」
答:由於它是一種細菌性感染,且患者此時的抵抗力大都較為不足,以患者若覺得症狀較初期扁桃腺炎更為嚴重時,可能病情已惡化成扁桃腺周圍膿瘍,甚至會導致咽部或頸部 的深層感染而危及生命;另外,不說您可能 不知道,由於免疫反應的關係,它會導致腎炎、心肌炎、風溼性關節炎等遠處或全身性疾病,至於在小孩子也可能會對周圍的器官發生不良的影響,反覆發生的中耳炎或頸部淋巴結腫脹等。
三、「醫師, 我的小孩子扁桃腺腫得好大,到底要不要割掉呢?」
答: 一般說來,8~10 歲前的扁桃腺腫大假如沒有伴隨種揰臨床症狀,應該不算是病態,繼續定期於門診追蹤即可,但若青春期後持續肥大,就得特別加以注意了!在下列這些情形,醫師通常會建議施行扁桃腺切除術:
1. 一年之中,急性發炎超過四至五次時,或反 覆發生咽峽炎而已經成為慢性扁桃腺炎時。
2. 有上列所述的心肌炎、腎炎等疾病,而病原 可能在扁桃腺時。
3. 有扁桃充周圍膿瘍發生,為防止再發,可於 1~2 週後施行切除術。
4. 過度之肥大已造成吞嚥或呼吸的障礙時。
5. 扁桃腺角化,或白喉症帶菌者等較少原因。
6. 單側異常的腫大,臨床上懷疑有腫瘤發生; 近來由於輻射源的增加(如輻射屋等),使得耳鼻喉科醫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越來越細心了。
四、聽說太早切除扁桃腺會影響免疫力,這是真的嗎?
答:事實上,扁桃腺的名稱應稱為「顎扁桃」雖然它確是免疫系統的一部份,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後咽壁、鼻咽部及舌頭底部等處也有類似扁桃腺的構造,可取代扁桃腺之免疫學 習功能,而因為構造上的關係,這些其餘之 類似腺體相較於扁桃腺較不易成為反覆感染源,所以當患者有反覆復發性扁桃腺炎時,及早切除不但對整體或局部免疫力不會有什麼大影響,而且絕對是利多於弊的。
五、打呼和扁桃腺的大小有關係嗎?
答:過大的扁桃腺會使口咽部的體積及氣流可通過的截面積相對地變小,而依據白努力原理,若需通過相同的氣流量,將使空氣流速增快,壓力亦會隨之增加,軟組織的振動加快而大幅地增加打呼的機會,嚴重的話還會 因此產生呼吸暫停症候群呢!因此,雖說打呼的成因較複雜,不過,太大的扁桃腺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切除的。
當然,小小扁桃問題多,如您(妳)還有任何問題,耳鼻喉科醫師很樂意為大家做進一步之解答。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正子+ 電腦斷層攝影 (PET-CT)?很棒的新醫療檢查利器!!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耳鳴、職業?我是『殺豬的』!
最近一位朋友在facebook上跟我抱怨耳鳴的問題:「每天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耳鳴得很嚴重,感覺就像是一艘船就在我旁邊,痛到不舒服..這樣的症狀已經將近一年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剛好我自己最近一年多來當睡眠不足時也偶而會有左耳耳鳴的困擾,我就回答:「我也是耶!耳鳴超過一年了!時好時壞啦,睡飽點就會消失。」果然!她這單親媽媽在加拿大打工又要半夜照顧小孩,酸酸的在facebook上回我:「專家說的是..但恐怕你給的方法,我是無法照做啦!你可以睡飽點,偶要帶小baby,哪能睡飽?!上次看報紙專刊說:壓力大也會造成耳鳴!如果要我睡飽的話,再等上十年吧!......你的耳鳴問題,睡覺前多聽一點爵士樂+威士忌, 就可以治癒了!」「喂!!是你醫生還是我醫生阿???」我回覆她。結果她說:「我都忘了?!想當初你第一次跟我自我介紹的時候,還說自己是賣豬肉的咧!」害我笑了半死!……她是我以前賣掉舊房子時的房仲業務。
這讓我想起六年多前要換屋時,跟我太太到建商接待中心看預售屋,我說我要換屋,小孩快出生了,想換大一點的房子,看看有沒有兩三戶可以打通的…詢問對話中,老問題來了:「劉先生,請問您是做甚麼的呀?您是大老闆喔?太太(我太太挺著大肚子在我旁邊)是你的會計囉?…」賣房子的接待業務老愛問這問題,一聽我說一次要買兩三戶,好像喝了蠻牛,興致都來了!我就很正經的回答:「我是殺豬的(”台滴耶”—台語)!賺血汗錢啦,你們價格要實在點….」「喔……」接待業務滿臉狐疑,又看我很正經的樣子…結果直到預售屋售價敲定成交了,建商還不知道我是做甚麼的。
今年去水湳機場看台中車展,某家車商業務又問我做甚麼行業的?我當然還是說我是「殺豬的」囉!結果他老兄還真的跟我聊起他親舅舅也是殺豬的咧....我還跟他扯了一堆該如何殺豬、賣豬肉.......幸好我小時候真的看過如何養豬、閹豬公仔、殺豬(私宰啦!法令上這是不准的,不過以前鄉下人家還是偶而會自家私宰來個全豬大餐,過程倒是滿不人道的:尖刀刺入喉嚨,放血,然後剖肚大卸八塊,左鄰右舍會來分些豬肉內臟的……,大人會叫小孩不要看,不過沒說不能偷看,看到豬仔喉嚨那道傷口,以及那把尖刀…我怎麼可能會忘記?!)。難怪現在會選擇拿手術刀,在開刀房還封稱快刀手,專門開口腔咽喉頸部腫瘤咧!除了以前醫學院與醫院的老師、教授之外,我真還得感謝小時候鄉下那些殺豬的叔叔伯伯們呢!讓我在大二第一次上大體解剖課程後,當天晚餐我們就殺到天母的牛排餐廳吃起三分熟的牛排(試著去比較人肉與牛肉的組織差別在哪裡?)........。以後賣東西的再問我是做甚麼的?我還是會說:「我是殺豬的!!」不是對我現在的患者不敬,而是如我太太說的,我不穿醫師袍時看起來真的像”台滴耶”!
做功德—「跟你一輩子」!
今天開完刀下手術檯,跟苦守在開刀房門口的家屬解釋完手術情形,到吃晚飯時看看牆上的鐘,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一貫的動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褪下上班穿的衣服,因為怕身上衣服可能沾染了早上看診時的病菌,自己倒是無所謂,可是家裡的小朋友可就大意不得了!就像初上幼稚園或是剛開學的感冒潮,開學前好好的,開學後就開始咳嗽、流鼻涕、發燒………,尤其是腸病毒或流感流行的季節!學校的病毒傳染都如此了,更何況是從醫院帶回家的?
想想今天的手術算是夠快了!早上在分院看完門診趕回總院已經快下午兩點了,午餐就……forget it!其實早餐也是一杯咖啡解決的,只是多加了糖,免得低血糖了。下午送患者進入開刀房,麻醉科醫師與護士先向患者詢問病史,解釋麻醉過程,然後經鼻子插管麻醉,加打上一些點滴與動脈管。我們科內住院醫師先幫患者放置尿管,進行頸部與口腔消毒與鋪無菌布單,三點半左右我開始下刀,這是一位舌癌併左側頸部淋巴腺轉移的患者。先做左側頸部淋巴擴清術,再切開下嘴唇,用電鋸鋸開下巴骨頭,切進左側口腔底部切除整個左半邊的舌頭與腫瘤,舌頭後方的口咽部也切掉大半。用無菌蒸餾水充分清洗口腔與頸部傷口並止完血後(口腔是無時無刻充滿細菌的地方!),整個換掉手術台上的無菌鋪單與手術器械(因為必須預防可能散落的癌細胞遺留在手術布單或器械上),重鋪上新的無菌鋪單與重新刷手、更換手術衣,這時開刀房的流動護士也同時更換新的無菌手術器械,接下來又是漫長的手術傷口重建縫合過程。舌頭的缺口得設法用皮瓣縫合修補,鋸開的下頷骨得用鈦金屬釘固定回去,頸部傷口區域要放血水引流管,皮膚則先用可吸收線皮下縫合,再用皮膚釘釘上,最後還得放上鼻胃管好讓患者手術後可以暫時灌食。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三名醫師同時上場:一位主刀者,兩名助手。其實最累人的是整個手術過程四、五個小時下來所有在手術台上醫師都是站著開刀的!這樣連續站著又低著頭埋頭苦幹幾小時下來,手術完常常都已經腰痠背痛,四肢無力了!所以我常說:「這真的是血汗錢!」,「病人流血,我流汗啊!」,實際上也是如此。這種癌症手術健保申報的手術點值約三萬多點,其實只要簡單又不會要人命的兩、三台鼻塞或鼻竇炎手術就抵過這樣的點值了!癌症患者的治療過程又常常攸關生死,鼻子手術則沒有這樣的負擔。所以真要醫師選擇,大部分的耳鼻喉科醫師寧願開兩、三台鼻塞的小手術,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半!不過沒辦法,自己專業份內的工作還是得做啊,只怪自己當初年輕時血氣方剛、嗜血如命,選了這一行!其實每一個新診斷出頭頸部癌症的患者,我都會很誠懇的跟他們說:「你們也可以選擇到別家醫院開刀,像台中榮總的王醫師、劉醫師,中國的蔡主任、花醫師,中山、彰基或童綜合的xxx醫師啦…….需要幫忙的話我會盡量幫忙,像醫師的介紹、推薦或病歷資料的提供等等,都沒問題!」其實開不開刀除了病患與家屬掙扎以外,我自己多少也有點逃避的心態,畢竟癌症手術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因為:「你選擇在這裡接受手術治療,可能就是跟著這裡的醫師一輩子了!」,這「一輩子」就是……..「不是你(患者)先死,就是我(醫師)先亡」。因為癌症的治療並不是手術完就沒事了,而是必須治療後長期定期的追蹤檢查。因為就算是初次手術成功了,也可能在短期內(通常是三年內)或是多年後再復發,而且至少有10~30%的頭頸癌症患者日後會出現第二個不同位置的癌症,通常也是在口腔、咽喉或食道、氣管。更何況手術後的患者常常還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復健等等,身體虛弱者還容易感冒或嗆到而引發肺炎、敗血症,或貧血、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壓、胃出血等等,一大堆疾病上身。如果患者還不戒菸、戒酒的話,註定日後要治療失敗的!所以說,醫師開了這刀,患者幾乎就是跟著你一輩子囉!
開了十幾年的頭頸癌,差不多甚麼樣的病人或家屬都遇過了。大部分頭頸癌跟患者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像眾所周知的菸、酒、檳榔、營養不均衡、熬夜、病毒感染等等,但有的則只能說是先天體質不良,像二十出頭歲滴酒不沾的小女生也罹患口腔癌(舌癌),該怎麼跟她解釋呢?!甲狀腺癌就更不用說了,常見於年輕女性身上,我自己處理過的,在醫院內就現成好幾位年輕護士中獎呢,最近還有一位才18歲的女學生甲狀腺癌病例。最怕的是那種完全不做功課的家屬,生病的家人不幸往生了才突然出現,將責任完全怪罪在醫院頭上,好像長癌症是你醫師害的?!或者拖到第三、四期末期癌症了才來醫院就醫,卻還指望你要保證治療成功的,有理說不清……!有時還真佩服那些江湖郎中或賣偏方的,滿嘴胡謅拐騙就行了,也不用像我這樣全神貫注、眼睛脫窗、肩頸痠痛、有時開刀中手還會被電燒電到,冷氣不夠涼時還滿身大汗地站著開刀!最奇怪的是,不少病人聽信偏方,花了一大筆冤枉錢,最後丟了性命也不見得家屬會去怪罪那些敢說"包醫"的密醫?!我自己就沒有這種胡謅的天分,真怪我爸媽把我生得太善良了......。唉!這社會上甚麼樣的怪事與怪人都有!!
所以,當癌症患者選擇要在我這兒開刀時,老實說,我不會很輕鬆(以前老師常說:年輕的主治醫師常常會"見獵心喜"…….。可能是我已經老了?),反而常會心理暗忖滴咕著:「做功德囉!」,就當是緣分吧..........
3步止鼻血 低頭.捏緊.冰敷鼻
3步止鼻血 低頭.捏緊.冰敷鼻
文/巫剛肇
流鼻血是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3到10歲之間的小朋友最常發生。雖然說流鼻血很少有嚴重的病因,但是經常輕微出血還是會造成家長及小朋友的困擾。
如能知道出血原因及自我居家照顧的方法,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常見引起出血的原因包括:
●乾冷的環境。
●外力因素(摳鼻子、碰撞、異物)。
●黏膜刺激(過敏、呼吸道感染)。
●藥物(鼻噴劑、抗凝血劑、毒品)。
●其他因素(不明原因、腫瘤、高血壓、凝血功能異常)。
雖然大多數的鼻血在短時間內能自行停止,但是在看到血的那一剎那,還是會讓人有些緊張。知道正確的居家處理方式就顯得很重要。
◎處理鼻血3步驟:
●身體略微向前傾且頭微低:低頭是希望減少血液或血塊嗆進氣管的可能性。
●捏緊鼻子:將鼻孔旁的鼻肉壓向中間維持至少5分鐘才放開;這是因為最常出血的地方就在鼻中膈前端,所以直接加壓的效果最好,也最容易止血。
●冰敷:冰敷的位置很重要,在鼻子冰敷,讓附近的血管收縮可以幫助止血,而不是敷在額頭。
如果3步驟都確實做到,相信絕大多數出血就停止了。如果還是有出血,請重複前述步驟;萬一20分鐘後,還是明顯持續出血就需要儘快就醫才行。
至於被血液沾染的衣物也是個惱人的問題,還好「家事達人」告訴我們可以使用雙氧水就能輕鬆清除血漬了。
如何預防小孩子反覆流鼻血呢?答案就是減少造成流鼻血的原因出現,例如:保持鼻腔濕潤(擦凡士林軟膏);改掉摳鼻子的習慣;治療過敏;出門戴口罩,並且常洗手,以預防呼吸道疾病;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
什麼時候應該考慮就醫進一步檢查呢?如果有經常反覆出血、嚴重出血、個人或家族史懷疑有出血性疾病或身體有莫名的瘀青,就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比較安心。
(作者為桃園內壢寰東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4/today-health1.htm
文/巫剛肇
流鼻血是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3到10歲之間的小朋友最常發生。雖然說流鼻血很少有嚴重的病因,但是經常輕微出血還是會造成家長及小朋友的困擾。
如能知道出血原因及自我居家照顧的方法,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常見引起出血的原因包括:
●乾冷的環境。
●外力因素(摳鼻子、碰撞、異物)。
●黏膜刺激(過敏、呼吸道感染)。
●藥物(鼻噴劑、抗凝血劑、毒品)。
●其他因素(不明原因、腫瘤、高血壓、凝血功能異常)。
雖然大多數的鼻血在短時間內能自行停止,但是在看到血的那一剎那,還是會讓人有些緊張。知道正確的居家處理方式就顯得很重要。
◎處理鼻血3步驟:
●身體略微向前傾且頭微低:低頭是希望減少血液或血塊嗆進氣管的可能性。
●捏緊鼻子:將鼻孔旁的鼻肉壓向中間維持至少5分鐘才放開;這是因為最常出血的地方就在鼻中膈前端,所以直接加壓的效果最好,也最容易止血。
●冰敷:冰敷的位置很重要,在鼻子冰敷,讓附近的血管收縮可以幫助止血,而不是敷在額頭。
如果3步驟都確實做到,相信絕大多數出血就停止了。如果還是有出血,請重複前述步驟;萬一20分鐘後,還是明顯持續出血就需要儘快就醫才行。
至於被血液沾染的衣物也是個惱人的問題,還好「家事達人」告訴我們可以使用雙氧水就能輕鬆清除血漬了。
如何預防小孩子反覆流鼻血呢?答案就是減少造成流鼻血的原因出現,例如:保持鼻腔濕潤(擦凡士林軟膏);改掉摳鼻子的習慣;治療過敏;出門戴口罩,並且常洗手,以預防呼吸道疾病;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
什麼時候應該考慮就醫進一步檢查呢?如果有經常反覆出血、嚴重出血、個人或家族史懷疑有出血性疾病或身體有莫名的瘀青,就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比較安心。
(作者為桃園內壢寰東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4/today-health1.htm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鼻部危險三角區 奇譽 劉耿僚 廖倩茹 醫師
所謂的「鼻部危險三角區(danger triangle or danger area)」,是指由鼻根部(就是鼻部連接前額的凹陷處)連線到兩側嘴角所框起來的三角形區域。這個區域之所以稱為危險區是因為此區域內的靜脈血管引流的血液會流到頭顱裡面。舉例來說:嘴角上方的靜脈血液回流會連結到下眼靜脈(inferior ophthalmic vein),然後往頭顱內方向流向顱內的「海綿體靜脈竇(cavernous sinus)」。
所以當鼻腔或鼻部附近皮膚有細菌感染時,病原菌就可能會沿著靜脈血液回流方向進入頭顱裡面,這就可能會併發更嚴重的顱內感染。例如鼻子過敏的小孩可能因為鼻子癢而常常用沒洗乾淨的手去揉鼻子或摳鼻子而造成皮膚局部感染,甚至紅腫潰爛,或是長青春痘的鼻頭因為擠壓青春痘後續發感染引起毛囊炎、蜂窩組織炎等。如果發現鼻孔周圍、鼻梁或是鼻尖部紅腫發炎疼痛了,最好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就診,局部消毒、塗抹一些抗生素藥膏或口服抗生素,以避免病情惡化併發顱內感染。年紀大或是免疫系統不好的人有時視情況可能得住院接受點滴注射治療。【部落格相簿】→【鼻病】中可見嚴重鼻樑蜂窩組織炎的例子,老人因為糖尿病、免疫系統不佳,細微的皮膚小傷口導致鏈球菌感染,擴大成大面積的蜂窩組織炎,必須住院接受治療。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奇譽 劉耿僚 >
作者: 奇譽 光田 劉耿僚 廖倩茹 醫師
記得當兵時同房的人打鼾嗎?或者露營時其他帳棚的巨大鼾聲?甚至是家裡每天晚上睡在你身旁的人熟悉的鼾聲吧?正常人也會打鼾,或說打呼!像感冒鼻塞的夜晚、酒醉後或極度勞動後的鼾鼾大睡,偶而的打鼾沒甚麼大礙也不用在意,但若是天天夜裡都擾人安寧,導致夫妻分房睡,或是莫名其妙的白天老愛打哈欠打瞌睡、精神不佳、老覺得睡不飽與腦袋不清楚,記憶力與注意力越來越差、莫名其妙的高血壓、心悸,懷疑自己腦神經衰弱或得了憂鬱症時,就得好好正視打鼾這個問題了!因為打鼾可能伴隨著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睡眠當中呼吸道阻塞而暫時停止呼吸。
通常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打鼾,尤其是過度肥胖、脖子粗大的人,以及常常喝酒或習慣服用安眠藥或肌肉鬆弛劑者。但是女人也可能隨著年紀的增長(尤其在停經後)因為肌肉老化變得鬆垮失去彈力(就像皺紋的出現)或增胖發福而漸漸出現打鼾的現象。小孩子也會打鼾,像扁桃腺肥大的小孩(這是六、七歲的小孩常見的問題),或是經常鼻塞的小孩。當打鼾持續存在或是嚴重時,就應該考慮到醫院門診接受檢查,以區分是單純性打鼾或是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耳鼻喉科門診以及睡眠中心門診都可提供相關的徹底檢查與治療建議。
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學理上可以分為三種: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通常是鼻腔或咽喉附近某些部位的軟組織肥厚,使得呼吸道局部狹窄。睡覺時全身肌肉放鬆,使得呼吸道通道(直徑)更加鬆垮狹窄,睡得越熟時阻塞得越嚴重,直到出現呼吸暫停,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此時大腦偵測到血氧濃度不足了,就會下令身體肌肉費力呼吸、心臟加速收縮打出血液以供應氧氣,這常會導致打呼得人清醒過來大聲用力呼氣。所以半夜裡常常一再清醒過來,無法獲得深度安穩的睡眠。因此白天總是昏昏欲睡!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這裡中樞是指腦部受到中風、外傷或者其他的問題,導致大腦無法發出呼吸指令給負責呼吸的肌肉工作而造成睡眠呼吸中止。
◎混合型:同時會有阻塞型與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治療方面,針對單純打鼾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分為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兩方面來考慮。非手術治療包括減肥、避免服用安眠藥或肌肉鬆弛劑、少喝酒、戒菸、多運動已提升肌肉張力、側睡或使用止鼾枕頭、以藥物或非手術方式治療經常性的鼻塞等等。目前一些專業的醫師與睡眠中心也提供止鼾牙套訂製與呼吸道正壓呼吸機,缺點是必須習慣適應長期於睡眠時配戴使用,優點是改善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的效果很好,可達九成以上的療效。手術治療方面,目前專門治療打鼾與輕、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手術有”懸雍垂顎咽整型術”(簡稱UPPP)、無線電波低頻熱凝軟顎與舌根部手術(簡稱RF)、上顎植入器、矯治鼻塞的手術以及其他矯正手術等。如果經過詳細的睡眠專家評估檢查,適合接受手術者其手術治療都有五成以上的改善效果,尤其是改善打鼾的惱人噪音方面。但長期的成功率則常常因為患者逐漸發福變胖、呼吸道軟組織的再生回復、年紀老化肌肉漸漸鬆弛或舌頭巨大等等多種因素而打了折扣。
打鼾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症狀之外,最困擾的當屬嚴重干擾伴侶睡眠的問題。另有研究指出,長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因為長期的血液缺氧、心臟工作量或負荷增加,未來罹患高血壓與心臟病的機率會增加三倍。所以這是對患者自身以及伴侶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造成危害的問題。現代人營養普遍過剩,越來越容易體重過重、BMI值過高,以及生活壓力大導致越來越常見的失眠/睡眠障礙,酒精與安眠鎮定藥物的使用等等,可以預見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將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它與其他身心疾病的微妙相關性也可能被漸漸發掘出來!
口腔癌的診斷與檢查項目
作者: 奇譽 光田 劉耿僚醫師
每一種癌症都有其一般與特殊的檢查與確定診斷方式,而進行切片或取樣經由顯微鏡下病理組織學的細胞型態診斷(由病理科醫師進行判定)則是各種癌症診斷必備的過程。所以對一個患者下癌症診斷絕對不可"口說無憑",一定得有病理學證據。口腔癌因為大多是位於看得到的地方(除了舌根部以外),所以儘早發現的機會實在遠大於其他癌症,為何還會讓它成為國內前十大癌症死亡率之一呢?由個人臨床經驗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有三:1 患者自己已發現口腔有異樣,卻還不願就醫檢查,總以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2, 就醫時醫師建議必須切片檢查,患者卻因為無知畏懼而拒絕;3, 經切片檢查確定後,卻又因為逃避、畏懼、否定與不信任醫師的心態而四處尋醫再診斷,或尋求偏方密醫,導致延誤病情。延誤癌症病情,等於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每一種癌症都有其一般與特殊的檢查與確定診斷方式,而進行切片或取樣經由顯微鏡下病理組織學的細胞型態診斷(由病理科醫師進行判定)則是各種癌症診斷必備的過程。所以對一個患者下癌症診斷絕對不可"口說無憑",一定得有病理學證據。口腔癌因為大多是位於看得到的地方(除了舌根部以外),所以儘早發現的機會實在遠大於其他癌症,為何還會讓它成為國內前十大癌症死亡率之一呢?由個人臨床經驗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有三:1 患者自己已發現口腔有異樣,卻還不願就醫檢查,總以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2, 就醫時醫師建議必須切片檢查,患者卻因為無知畏懼而拒絕;3, 經切片檢查確定後,卻又因為逃避、畏懼、否定與不信任醫師的心態而四處尋醫再診斷,或尋求偏方密醫,導致延誤病情。延誤癌症病情,等於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口腔癌的常見檢查方式可分為:1 口腔病變處局部切片檢查,2 消化呼吸道內視鏡檢查,3 頭頸部觸診與影像學檢查,4 全身可能遠處轉移部位的檢查。每一個口腔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都應該徹底接受這四種檢查,才能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
底下分別做個簡單的介紹。
1 口腔病變處局部切片檢查:當口腔的異常被醫師懷疑為惡性腫瘤時,要百分之百的確定則一定得作切片。這是個一定要做的檢查過程。在本院有兩種進行方式,一是直接在門診時在診間局部麻醉下夾下一小塊約綠豆大的病變組織送病理科化驗;另一種方式是另外安排時間進開刀房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作較大範圍或深入的切片。通常切片後傷口處並不太會一直流血或疼痛,且做完後通常可回家不需住院。待約一個星期左右回門診看病理報告。但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切片未見惡性腫瘤並非代表絕不是惡性癌,有時得進行二次、三次的切片。尤其是病變部位一直未見好轉時。原因是第一次的切片或許沒有切中惡性部位,或者病變部位持續進行變型惡化中。
2消化呼吸道內視鏡檢查:包括整個口腔、咽喉、食道與氣管等的內視鏡檢查。因為口腔癌或咽喉癌有"多發性"或稱"第二個原位癌"的特性,所以這些共通的通道都必須作檢查。可以想見,一個人嚼檳榔、抽煙或喝酒,則他整個的消化道與呼吸道均受到致癌物的刺激,均有可能發生癌症。
3頭頸部觸診與影像學檢查:包括整個口腔與脖子的觸診,檢查有沒有頸部腫塊,因為這常代表腫瘤細胞已經轉移至淋巴結。光是觸診還是不夠的,必須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來判定腫瘤本身的大小範圍與頭頸部淋巴結有無腫大轉移。
4 全身可能遠處轉移部位的檢查:主要的部位包括肺臟、肝臟與全身骨骼轉移的檢查。檢查方法包括胸部X光或CT,腹部超音波或CT,以及全身骨骼核子醫學掃描(Whole body bone scan)或"正子掃描(PET/CT)"。
待這些檢查結果均獲得後,才可對癌症作正確的腫瘤分期與治療計畫。
另外還有一些常規性的血液學、生化檢驗與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的檢查,例如血糖、肝腎機能、心肺功能、電解質與營養狀況、貧血與凝血功能等等,則是在診療過程中必須經常性監測的檢查。
惱人的鼻塞!! 奇譽 劉耿僚 廖倩茹
【作者: 奇譽 劉耿僚 廖倩茹 醫師】
鼻塞是個惱人的小病,每個人都經歷過。最痛苦的是長期性、經常性的鼻塞!左右邊輪流鼻塞,或者兩邊同時塞。鼻塞常會伴隨著或接續引發一些更加惱人的症狀:例如用嘴巴呼吸而口乾舌燥、鼻涕倒流而導致喉嚨卡痰、喉嚨有異物感、喉嚨痛、長年咳嗽或清喉嚨、常常感冒等,或是影響到耳咽管而導致耳朵悶塞感,嚴重一些的病患還可能會併發感冒後鼻竇炎或鼻息肉、嗅覺異常。長期鼻塞在小孩身上還可能因為長期睡覺時用嘴巴呼吸,導致臉部產生一些特有的外觀特徵:像上門牙暴牙、上嘴唇肥厚往上翹等,長大後還可能得到牙科整牙。長期鼻塞也容易使人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性頭痛、白天嗜睡等。患者常常會認為是老毛病而不以為異,其實鼻塞是可經藥物及手術徹底改善的。很多原因會引起經常性鼻塞,最常見的是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下鼻甲增生,也就是中醫常講的鼻息肉)、過敏性鼻炎,另外還有鼻中隔彎曲(deviated nasal septum)、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藥物性鼻炎等。
治療方面,若鼻塞是偶而發生困擾的病患,至耳鼻喉科診所服用簡單藥物,包括口服藥、鼻滴劑或鼻噴劑,必要時定期追蹤,應可改善鼻子症狀,並獲得良好的控制。但當下鼻甲過度肥厚時,以藥物治療的效果可能有限,此時可採行手術治療,來減少下鼻甲的體積。過去減少下鼻甲體積最常用的手術為下鼻甲黏膜下電燒灼術,但其缺點為傷口結痂時間較久。因此,現多採用二氧化碳雷射來燒灼下鼻甲黏膜,但因雷射深度有限,日後黏膜仍可能增厚,而使鼻塞復發。近幾年還有射頻熱凝療法(RF: radiofrequency),就像針灸以探針導入低頻熱能使鼻甲組織萎縮消腫,可改善肥厚性鼻炎,手術時間短、幾乎不痛、不流血、不用住院,是非常簡單的小手術;不過這些方法的缺點是術後會有約一週的時間,黏膜會先水腫,會覺得鼻塞、鼻分泌物較多,需至耳鼻喉門診清鼻子。如果患者的下鼻甲骨頭本身也很肥厚巨大時,則需以鼻內手術將下鼻甲黏膜及鼻甲骨直接予以修剪,來減少其體積。若患者合併有鼻中膈彎曲,合併矯正鼻中隔手術是必要的,否則單處理肥厚性鼻炎效果不佳;通常鼻甲修剪或合併鼻中隔矯正手術會要求病患住院,術後為了避免出血,會用藥棉填塞鼻孔約兩天,因此會較辛苦,但為了將來不要再鼻塞,會請病人忍耐兩天。目前更有所謂的下鼻甲"微創性"整型術,此項手術是將下鼻甲作一細小切口,採用新式的內視鏡「微創」手術器械,以尖端具有抽吸與動力旋轉刀片的探針,利用漸進式的方式,精準地減少下鼻甲的體積,同時完整地保留其大部分黏膜。其設計的原理有點像電動刮鬍刀,利用快速旋轉的小刀片,將下鼻甲黏膜下軟組織與骨片絞碎成小碎塊,然後配合同步的抽吸將小碎塊吸除乾淨。術中出血極少,約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手術。
若患者有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等疾病,大部份的病患都可藉由鼻竇內視鏡手術來治療,同時可合併使用上述微創性內視鏡器械,不須要像傳統掀嘴唇手術那麼麻煩。鼻竇內視鏡手術後的局部治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跟醫師配合,定期門診追蹤,如此必可得到良好預後。有些患者會抱怨術後鼻竇炎復發、鼻息肉再生,多是因為沒有門診追蹤的緣故。
藥物性鼻炎乃因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引起的副作用(最近常聽到廣播電台某中醫廣告錯誤的說成了"萎縮性鼻炎",這跟"藥物性鼻炎"完全不同!),所以請患者不要自行買藥治療,依照專科醫師指示用藥,尤其是連續使用藥物的期限,便可避免此病發生。治療方面,應立即停藥,給予安全劑量的類固醇鼻噴劑及短期口服類固醇控制,或進一步手術處理其鼻塞之病因。
過敏性鼻炎在台灣約有20﹪的發生率,尤其在學齡兒童的發生率更高,經常影響學校學習情況。在台灣因為氣候多變,溼度較高,空氣污染嚴重,罹患鼻病的人數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而且經常具有家族遺傳性或季節性,主要的症狀便是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治療上可藉由改善環境過敏原、運動、及藥物的治療下,得到良好的控制,就像控制氣喘一樣。目前抗過敏的藥物已相當進步、長效、且不嗜睡;類固醇鼻噴劑在醫學上的使用歷史也超過半世紀,因為濃度低、沒有全身性副作用,所以相當安全,對於天天都有症狀的病人,可依照醫師指示使用此藥劑來長期控制鼻過敏。
除此之外,養成規律運動及維持鼻腔濕潤,如早上起床後或到空氣品質差的地方時,戴一會兒的口罩、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或溫熱蒸氣吸入鼻腔,均能改善鼻塞之症狀,可以嘗試看看。鼻塞不是什麼嚴重要命的毛病,但卻會帶來很多的困擾。諮詢專業的耳鼻喉專科醫師,給予適當的治療,減少其併發症,提昇生活品質,您將會發現不鼻塞的日子是多麼神清氣爽!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頭頸部癌症手術治療的風險 你想知道的資訊 奇譽 光田 劉耿僚 廖倩茹 醫師
【作者: 奇譽 劉耿僚 廖倩茹】
手術當中可能的風險:
麻醉相關的風險:
經過評估患者癌症的病情後,當手術是必要的治療選擇時。正因為手術,病人必需同時接受麻醉,除輔助手術順利施行外,可以使病人免除手術時的痛苦和恐懼,並維護監視手術當中病人生理功能之穩定,但對於部份接受麻醉之病人而言,或全身麻醉,或區域麻醉,均有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這部分的風險尚須由麻醉科醫師評估與把關,若風險明顯過高,麻醉科醫師可能會在說明之後建議不適宜麻醉手術,但仍有少數意外的情形可能發生:
(一)有或潛在性心臟血管系統疾病之病人而言,於手術中或麻醉後較易引起突發性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病人。
(二)已有潛在性心臟血管系統或腦血管系統疾病之病人而言,於手術中或麻醉後較易發生腦中風。尤其是年紀較大或曾經中風過的病人。
(三)手術時,或隱瞞術前進食,或因腹內壓高(如腸阻塞、懷孕等)之病人,於執行麻醉時有可能導致嘔吐,因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四)特異體質之病人,麻醉可引發惡性發燒(這是一種潛在遺傳疾病,現代醫學尚無適當之事前試驗)。
(五)藥物特異過敏或因輸血而引致之突發性反應。
(六)麻醉有可能導致短期或長期之神經傷害。
(七)偶發之病變:例如插管拔管後發生的喉部水腫或肺水腫。
手術中手術本身的風險:
(一)困難插管:必要時得作氣管切開術以保障呼吸道通暢。
(二)術中出血:頭頸部血管豐富,手術出血量可以由200或300 c.c.到上千c.c.,通常手術當中需要輸血補充。
(三)偶發無法徹底切除腫瘤的狀況:如腫瘤侵犯或包圍頸動脈壁而無法撥離。
手術後傷口恢復期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一)大量出血(血管突然潰爛爆裂、血管綁線鬆脫、病人血液凝血功能有問題或肝腎機能不好而易出血、營養不良等等),因為頭頸部有許多大血管,通常離腫瘤都很接近,甚至被腫瘤所侵犯沾黏。必要時得先壓迫止血並再次打開傷口進行探查止血工作。突然的緊急大量出血常常會有生命危險。
(二)傷口癒合不良,如果病人有糖尿病或肝腎病或免疫力不佳營養不良的情形,唾液腺口水分泌物會沿著手術傷口滲漏亂竄,或者淋巴液貯滯導致〝廔管〞形成(這是最常見的手術後併發症,約10%發生機會),嚴重者可能引起大血管爆裂而大出血致命。必要時醫師會進行傷口再次打開以進行清瘡引流、消毒或維持傷口開放換藥,直到長出肉芽後再縫合,癒合過程有時需數週到一兩個月。
(三)傷口感染:口腔為污染非無菌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感染毒性強的細菌可能破壞組織再生能力引起潰爛廔管,導致血管破裂或敗血症。
(四)菌血症或敗血症:細菌感染傷口後,如果病人又有糖尿病或肝病或免疫力不佳的情形,病菌便會快速增生擴散進而侵犯到全身血液循環系統中並釋放出細菌的毒素,進一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惡化,嚴重時常可致命。
(五)吸入性肺炎:因為口腔等上消化呼吸通道經腫瘤侵犯或手術切除而破壞其原本結構與功能,使病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意外的吸入所吃的食物或飲料到氣管與肺臟中,導致吸入性肺炎,常常可能因此導致病人呼吸衰竭與敗血症而有致命危險。
(六)臉部水腫:因為頸部血管與淋巴循環在手術後導致循環減少或不順暢,使臉部水分貯積而水腫。但是這種情形通常會在隨後數週內漸漸改善消腫。水腫情況嚴重時,可能需要進行暫時性氣管切開術以確保呼吸道通暢。
(七)局部神經肌肉機能障礙:因為少數神經或肌肉在手術中隨腫瘤或淋巴一併切除或破壞,術後病人常會有頸部或肩膀酸痛無力的情形。或者口腔局部變形使進食或說話功能變差。這可藉復健物理治療訓練或藥物治療改善一部分。
(八)上消化道出血:由於生病與接受治療的心理壓力與生理痛苦或副作用,以及體質惡化等等因素,癌症患者更容易發生如胃出血等併發症。密切注意追蹤生命徵象與血液學資料為必要的過程。手術前與手術後給予一定期間的藥物預防或治療也是有效降低此一風險的方法。
頭頸癌的治療說明 奇譽 光田 劉耿僚醫師
頭頸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指發生在頭部與頸部的癌症,主要包括口腔、鼻腔、鼻竇、咽、喉、上食道與頸部腫瘤等等,通常不包含發生於腦部或顱內的腫瘤。其確定診斷一定需要病理切片檢查,通常切片檢查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由耳鼻喉科醫師作內視鏡(包括咽喉內視鏡與食道鏡)檢查腫瘤大小與侵犯的範圍以決定的腫瘤的臨床分期(即「第幾期的癌症」),並作小片組織切片,送至病理科由病理科專科醫師作病理組織染色與顯微鏡下確認癌細胞,然後病理科專科醫師會發出病理切片檢查報告確認,正式報告通常在切片一星期後會有結果。頭頸癌的產生牽涉到病人過去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如抽煙、喝酒、嚼檳榔、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其他疾病或營養不均衡等導致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病毒感染,以及本身遺傳性基因修復能力出現缺陷(也就是先天體質的修復能力較弱)等等,特別是抽菸、喝酒、嚼檳榔與頭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由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約有90%以上的頭頸癌病患有吸煙或喝酒的習慣,尤其是當兩者都有的時候,更將增加癌症發生的機率。癌症應該視為一”全身性”疾病,而不只是局部的病變,因為病人免疫系統(抵抗力)監測病變的能力與清除早期少數癌細胞能力的失效、基因受損後自身細胞的修復能力有缺陷等,都是影響「全身」的問題,而不只是局部咽喉的疾病。癌症是目前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在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包含下咽癌)佔男性前十大癌症的第四名,25到44歲之間男性癌症的第一名。目前人類對於各種癌症的治療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任何講求實際證據醫學與有良知的醫師絕不會如坊間密醫或偏方所說保證治療成功或"包醫”。在治療過程也常常會有一些突發或意外的狀況(底下將會說明),或者身體其他內科疾病或併發症的狀況發生。即使初步治療(如手術、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成功之後也必須定期追蹤可能復發或再長出第二處癌症的機會(通常得追蹤五年以上),以及身體較虛弱所引發的其他疾病(如肺炎或敗血症)。所以癌症的治療與後續復健或追蹤是長期的過程,不是幾個月內就完全痊癒沒事了。而且治療的過程需要許多其他專科的合作,例如放射腫瘤科、腫瘤內科、牙科、感染科、胸腔內外科、整形外科、一般外科、核醫科、放射科、病理科、復健科與復健師、身心科、營養師、語言治療師、社工人員與護理人員等等。如果患者或家屬對於病理診斷、治療方式或醫院的治療能力有疑問,醫院與專科醫師都能配合與協助患者提供已有的病例資料(如病理報告),以及協助患者與家屬選擇自己信任的其他合格醫院進行再一次諮詢或治療。院方絕不會強迫或禁止患者與家屬選擇的權利與自由,請患者與家屬放心提出協助要求。院方不希望因為其他不了解癌症病況的家屬對院方的不信任或對醫療的不了解而導致日後無謂的糾紛。
以上所述與底下的說明,患者或家屬均可以透過其他所有可能的資訊(如諮詢其他頭頸癌專科醫師或查詢實證醫學文獻研究報告等)。如有疑問請再詳細諮詢醫師。
頭頸癌之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頭頸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以及合併治療等方法,其中手術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大多數的頭頸癌治療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也就是能夠以手術治療的頭頸癌在統計比例上有較好的治癒機會,但也有例外的特定頭頸癌如鼻咽癌,首要有效的治療選擇為放射治療。早期(第一期與第二期)的頭頸癌可單獨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兩者通常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同時又能保留住頭頸部如口腔與咽喉的重要機能。晚期(第三期與第四期)的頭頸癌如果經過專科團隊評估屬於可以手術切除者,則仍是以廣泛的手術切除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為主,這種方法雖然可將腫瘤清除,不過口腔或咽喉部的機能也將受到影響;所以近年來,也有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的方法,希望能保留住頭頸部的機能,不過一但放射治療後腫瘤復發,則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手術後傷口的併發症。依據文獻研究與我們的經驗顯示,能予以手術治療的病患有較佳的預後,但許多患者常常延誤就醫,以致在診斷出頭頸癌時可能已經是末期無法接受手術完全切除了(例如癌症侵犯大血管、顱內、頸椎筋膜,或遠處有轉移至肝、肺、骨骼等),此時只能接受電療與化療,其效果通常不如能夠以手術切除者好。頭頸癌手術治療其主要原則是要將腫瘤整個切除,以及必要時頸部的淋巴擴清術。切除後的傷口與吞嚥呼吸的通道重建,必要時得與其他重建整形的外科醫師合作以進行重建手術。手術治療後仍可能會有其他潛伏癌症復發或轉移的機會,所以整個療程之後仍必須定期密切追蹤檢查。而頭頸癌治療後復發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就細胞分子生物學的層次來看,大多數頭頸癌細胞的形成乃因為外在環境致癌危險因子(如抽煙、喝酒、嚼檳榔、某些高危險性病毒感染等),慢性暴露累積對口腔咽喉黏膜細胞內”基因”的傷害,通常經過十年以上的致癌因子暴露歷史,再加上個人先天性遺傳而來的基因受損後修復能力的差異,局部黏膜細胞無法修復這些基因的傷害而導致正常細胞轉型成為不死的惡性癌細胞。以目前人類的臨床醫療技術,仍有可能有一些癌細胞以零星個別方式潛伏在附近組織內,或隨著血液或淋巴循環擴散轉移至體內其他遠處的位置卻無法在治療前偵測出來。第二個主要復發原因為:口腔、咽喉、或食道內其他看似正常的位置,因為同樣暴露在相同的致癌因子(例如喝酒)以及相同的體質(基因受損後修復能力)下,也可能在日後由發炎或良性病變的情況下接續轉型為惡性癌細胞,也就是所謂的第二原發癌(Second primary carcinoma),同一個病人其頭頸部癌症第二原發癌的發生機率在全世界的報告裡約為10~30%。
2.化學療法:
使用藥物去殺死癌症細胞,稱為化學療法,大部分的抗癌藥物是由點滴或肌肉注射,少部分口服,化學療法屬於全身性療法,藉由血液將藥物送到身體的各部位,當病人必須接受許多次藥物注射時,它可以經由放置一個可彎曲軟質導管注射(俗稱:人工血管),基本上它是裝置在胸部大血管的導管,而經由埋在皮膚下或暴露在外面的管子行滴注至體內,這些裝置可能使化學療法較舒適,病人及家屬必須學會如何照顧這些裝置及維持它的清潔,化學療法是一個一個療程進行的,兩個療程間有一段恢復期,一個療程的開始是視上一個療程恢復的情況及當時是否有其他治療等等而定,口腔癌之化學療法大多需要住院中進行,但亦可在門診配合放射線治療同時進行,視病人使用的藥物及健康狀態而定,但病人可能仍需停留醫院一段時間觀察其副作用。
3. 放射線治療 :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來破壞癌細胞,並且防止他們繼續成長,如同手術治療一般,放射線治療也是一種局部治療,它只會影響受治療區域內的細胞.放射線治療可以在手術之前或之後施行,在手術之前進行放射線治療,可以讓腫瘤較為萎縮而有利於手術移除,而在手術之後實施的放射線治療,則可以消除手術後殘餘的癌細胞,放射線治療的劑量約在5000~7500雷得左右,所需治療時間約五到七周。
治療前準備:
在開始放射線治療之前,病人應該先會診牙醫師。接受放射線治療約有60%的患者會有發生口腔粘膜炎,也就是口腔內有傷口;同時也會造成唾液分泌改變、分泌量減少,而使得咀嚼和吞嚥因難。同時因為唾液一般具有保護牙齒的效果,唾液分泌減少所造成的口腔乾燥會促成齲齒。良好的口腔照護可以保持牙齒和牙齦的健康,並且可以讓病人覺得更舒適。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特別的氟化物藥膏的使用來保持牙齒的健康。
為了幫助緩解口腔乾燥,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人工唾液及其他一些保持口腔濕潤的方法。口腔因為放射線治療而乾燥的情形,經常會是永久性的。在放射線治療之後有口腔乾燥的病人,應該要每年做三次牙齒檢查。
在放射線治療過程中,不建議繼續配戴假牙,有許多病人發現在治療之後一年內無法戴上假牙。因為支撐假牙的口腔組織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發生改變,使得假牙無法吻合。治療結束之後,病人可能會需要將假牙重新安裝或更換。有時候放射線治療因組織纖維化會造成張口困難,所以適當的做嘴巴張合的運動可以改善。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期間,病人可能變得十分疲倦,尤其是在治療的最後幾個星期。休息固然重要,但醫師通常會建議病人保持適當的運動量,病人應該在能力範圍以內進行活動。放射線治療常會造成口腔粘膜炎,也就是口腔內有傷口,會造成唾液分泌改變、分泌量減少,而使得咀嚼和吞嚥因難。同時也會有發生相關部位皮膚發紅、乾燥、脆弱和搔癢。在治療接近尾聲時,皮膚可能會變得濕潤而常有分泌物滲出,這些部位應該儘量和空氣接觸,但應避免受陽光照射在受治療部位,放射線治療後的皮膚可能有永久性的轉黑或變成竭色。良好的皮膚照護在此時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要在未經醫師指示下使用乳液或乳霜。
頭頸癌的存活率
不同部位的頭頸癌有不同的特性與對治療的反應,例如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反應佳,十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而口腔癌與其他咽喉癌則沒有如此好的療效與預後,即使接受積極的治療,早期口腔癌(第一期與第二期) 3年的存活率約 80%,5年的存活率可有 60%,若是晚期(第三、四期)則存活率降至 50%以下。頭頸癌的復發大都在治療後 3年內發生,有 80%出現在原來的位置、附近頭頸部位或頸部, 20%則可能轉移到其他部位,最常見的位置是肺臟、肝臟與骨骼。復發後的三年存活率通常低於20%。
什麼是頭頸部腫瘤 奇譽 光田: 劉耿僚醫師
作者: 耳鼻喉頭頸外科專科 劉耿僚 廖倩茹 醫師
頭頸部腫瘤包括了鎖骨以上(除了腦部以外)耳、鼻、鼻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唾液腺、甲狀腺、神經、血管、肌肉、皮膚、軟組織等之所有腫瘤。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近公佈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最近十五年頭頸部癌病例數增加了一倍,其中口腔癌與鼻咽癌位於前十大癌症內,而下咽癌又因為不易早期發現,五年內死亡率高達八成以上。許多癌症發生於體內(如肺癌、肝癌),一般人無法及早發現,以致病情延誤難以治療仍情有可原。但是像頭頸部腫瘤如口腔癌,每天吃東西一定會動到和刺激到的地方,甚至張開口也可以看到的病變,卻仍舊讓許許多多的患者忽略而延誤了,這也是讓口腔癌的死亡率從十幾年前的十名外,爬升到現在男性的第四名的原因之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症狀包括:頸部腫塊、血痰與流鼻血或鼻塞、咽喉異物感、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或口腔腫塊潰瘍久治不癒、聲音沙啞、呼吸困難以及其他如莫名之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嚼檳榔、抽菸、喝酒、蛀牙、口腔衛生不佳是明顯的危險因素,但是特定的病菌感染、環境污染、個人體質、營養狀況與家族病史也都是頭頸部腫瘤的危險因子,所以任何人都大意不得。當有上述的症狀而且經過藥物治療卻效果不佳時,應該進一步到耳鼻喉科門診作更詳細的檢查,例如鼻咽或咽喉內視鏡、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穿刺或切片等等,因為癌症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儘早發現與及時治療”,以免轉移擴散而成為所謂的末期癌症。至於頭頸部癌症的治療乃是多團隊分工合作的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營養照護與整型復建等。所以不論是診斷或治療,都必須仰賴專業的醫療團隊。常見最不幸的情況就是在初步診斷之後,因為迷信偏方,繞了一大圈錯失儘早治療時機之後再回到醫院已經是末期了。所以即使是小小的頸部腫塊,或是不易痊癒的嘴巴破喉嚨痛,建議您還是儘早抽空到醫院的門診做個簡易的篩檢,也順便諮詢一下專業的醫師。
頭頸部腫瘤包括了鎖骨以上(除了腦部以外)耳、鼻、鼻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唾液腺、甲狀腺、神經、血管、肌肉、皮膚、軟組織等之所有腫瘤。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近公佈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最近十五年頭頸部癌病例數增加了一倍,其中口腔癌與鼻咽癌位於前十大癌症內,而下咽癌又因為不易早期發現,五年內死亡率高達八成以上。許多癌症發生於體內(如肺癌、肝癌),一般人無法及早發現,以致病情延誤難以治療仍情有可原。但是像頭頸部腫瘤如口腔癌,每天吃東西一定會動到和刺激到的地方,甚至張開口也可以看到的病變,卻仍舊讓許許多多的患者忽略而延誤了,這也是讓口腔癌的死亡率從十幾年前的十名外,爬升到現在男性的第四名的原因之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症狀包括:頸部腫塊、血痰與流鼻血或鼻塞、咽喉異物感、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或口腔腫塊潰瘍久治不癒、聲音沙啞、呼吸困難以及其他如莫名之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嚼檳榔、抽菸、喝酒、蛀牙、口腔衛生不佳是明顯的危險因素,但是特定的病菌感染、環境污染、個人體質、營養狀況與家族病史也都是頭頸部腫瘤的危險因子,所以任何人都大意不得。當有上述的症狀而且經過藥物治療卻效果不佳時,應該進一步到耳鼻喉科門診作更詳細的檢查,例如鼻咽或咽喉內視鏡、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穿刺或切片等等,因為癌症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儘早發現與及時治療”,以免轉移擴散而成為所謂的末期癌症。至於頭頸部癌症的治療乃是多團隊分工合作的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營養照護與整型復建等。所以不論是診斷或治療,都必須仰賴專業的醫療團隊。常見最不幸的情況就是在初步診斷之後,因為迷信偏方,繞了一大圈錯失儘早治療時機之後再回到醫院已經是末期了。所以即使是小小的頸部腫塊,或是不易痊癒的嘴巴破喉嚨痛,建議您還是儘早抽空到醫院的門診做個簡易的篩檢,也順便諮詢一下專業的醫師。
聲音沙啞—不只是老師的職業病!!
天氣又漸漸轉涼了,身旁的咳嗽聲漸漸增加,你是否曾經咳到聲音沙啞,說不出話來?年底又將北高市長選舉,在台灣三年一大選、兩年一小選的全民運動裏,你的聲音是否也沙啞了?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小吃、攤販、擺地攤增加了,你是否發現在拼命討生活之餘,你的聲音也越來越沙啞,越來越沒辦法在卡拉OK高歌一曲?在刷牙時,在逛街時,在車上時也一直講手機講個不停的電視上的那些漂亮妹妹,你想她聲音不沙啞才怪?!「沒辦法,我就是愛聊天啊!」。教師節到了,在慰勞老師們的辛勞之餘,你有沒有發現,「老師,您的聲音怎麼越來越低沉沙啞有磁性了呀?」
聲音沙啞這問題想想其實還蠻常見的,不只是大人,包括你家裏頑皮淘氣愛吼叫的小孩,聲音也會沙啞了。就算是你不愛聊天聊個不停,工作上也不用一直開口講話,你仍然有可能因為感冒咳嗽而引起聲音沙啞。所以,聲音沙啞絕不是老師、生意人或歌手專屬的職業病,而是你我都有可能遭遇的"小小毛病"。對大多數的情況來說,聲音沙啞的確只是個"小毛病",只要你多多禁聲休息不多話,吃吃感冒咳嗽喉嚨消腫的藥,聲音沙啞就會改善了,但還有不少人還是會反覆發作,或是怎麼吃藥都不會改善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如果聲音沙啞持續超過二個禮拜或甚至數個月都沒改善,那最好趕緊抽個空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檢查檢查。
一般來說,短暫的聲音沙啞多數只是位於喉頭內的"聲帶"發炎水腫,等發炎消退後,聲音也就恢復了。重點是,在當你聲音沙啞時,除了服用消腫鎮咳的藥物外,你得讓你的聲帶休息休息,少說些話,少吃些辛辣的食物,三餐不要吃得太撐以致胃酸逆流刺激喉嚨。長期聲音沙啞一直不會好轉的情況是怎樣呢?比較常見的是聲帶已經"長繭"了,也就是"聲帶結節或息肉"。這就像是我們腳底或手掌心因為走路或做粗重的工作而長繭一樣,短期的休息或服藥是不會恢復的,這時不僅是聲音沙啞,還會出現脖子緊繃或酸痛,以及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就像是有人掐住你的脖子般難受。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聲帶表面黏膜內產生了囊腫,就是俗話說的"水瘤",或者是一些抽煙的人可能產生的"聲帶白斑",也就是黏膜表層增生變厚且產生變性而變成外表看起來白白的斑塊,這時就得小心是否會不會轉變成聲帶癌或喉癌了。喉癌的最初症狀常常就只是聲音沙啞,不痛也不癢。另外還有一些是在醫院的耳鼻喉科醫師會碰到的,所謂的喉部或聲帶"乳突瘤",也就是俗稱"菜花"的乳突病毒感染引起的腫瘤。這種聲帶的菜花和生殖泌尿道的菜花不一定有關聯,但處理起來卻是一樣棘手,因為它會不斷的反覆發作。此外還有一些聲帶的毛病會引起聲音沙啞,像是聲帶麻痺、聲帶溝、聲帶萎縮閉鎖不全等等。而到底你那久久不癒的聲音沙啞是屬於哪一種?千萬大意不得,到設備齊全的耳鼻喉科專科門診,用軟式光纖內視鏡或者進一歩用喉頭聲頻閃爍內視鏡攝影錄影的電視設備,就可以在門診清楚的診斷出你的聲帶有什麼問題了。
對於一般藥物無法治癒的聲音沙啞,當診斷為長繭、囊腫、白斑或懷疑腫瘤時,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在醫院耳鼻喉專科安排下,用經口的喉頭內視鏡在顯微鏡底下刮除腫塊並送病理科切片化驗,這個過程約需時10分鐘左右。內視鏡手術後通常必須禁聲不說話5到7天,聲帶一般即可長回黏膜恢復機能。過程相當安全迅速,也不會有變成啞巴的危險。必要時再安排"語言治療"課程,由醫院的語言治療師教你一些技巧,這可以避免你的聲帶以後又再度長繭。如果病理切片結果顯示為不好腫瘤,那就更延誤不得了,早期的喉癌是治癒率非常高的癌症,重點在你對聲音沙啞是否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下咽癌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奇譽 光田 劉耿僚醫師>
下咽癌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壞的腫瘤,死亡率也最高。下咽解剖位置上起於會厭軟骨上緣(約在舌頭後方底部),下至環狀軟骨下緣(在喉結軟骨下緣),分為兩側梨狀窩、中央前方環狀軟骨後區,和中央後方後咽壁三區。發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具特異性,患者就診時常有咽喉異物感、吞嚥疼痛、吞嚥困難、頸部腫塊或聲音沙啞,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就是沒有特別的症狀可以顯示患者是罹患下咽癌。診斷時臨床分期多已達第三、四期(80%~90%),即常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遠處肺肝骨頭轉移或局部腫瘤已經侵犯喉氣管引起聲音沙啞。診斷上必須經由內視鏡確認腫瘤位置並做切片病理化驗。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等,依臨床分期而定。經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國內外平均通常低於30%。也就是,五年後十個下咽癌患者中只有不到三個仍存活。
危險因子
臨床上男女下咽癌患者的比例約為5:1,診斷時年齡多在50至70歲之間。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約九成)有喝酒或抽煙的習慣,尤其是長年有喝烈酒的習慣者更常見。但也有例外的情形,本院最近也診斷出26歲的年輕男性患者,診斷時已經是第四期。但截至目前,下咽癌並未發現有明顯的家族關聯性,反倒是與個人的飲食等不良習慣較有關。曾罹患口腔癌或食道癌者,也必須注意追蹤是否有下咽癌。
臨床症狀
較常見的症狀如下:
˙頸部腫塊:常常是最初僅有的症狀。
˙咽喉痛、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聲音沙啞。
˙耳朵疼痛。
˙咽喉異物感。
˙呼吸困難。
治療方式
原則上第一期患者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第二、三期以手術治療為主,可輔以術前或術後放射治療;第四期患者則分為可手術切除(resectable)與不可手術切除(unresectable)者,可手術切除者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不可切除者則以放射治療為主,可再輔以化學治療。但至目前為止,治療效果與預後均不佳。
手術方式以全喉切除(total laryngectomy)和部分或全部咽部切除(partial or total pharyngectomy)為主,合併根除性(radical )或功能性(functional or modified) 頸部淋巴擴清術(neck dissection),通常兩側頸部均需清除淋巴引流組織。手術切除腫瘤後遺留下的缺口可以下列方式重建吞嚥道的完整性:1下咽部後壁可保留較多黏膜而自行縫合 (primary closure)重建咽食道(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2取小腸或結腸的一段當游離皮瓣(jejunum or colon interposition)來連接上方的舌底部與下方的食道,3將胃部上拉(gastric pull-up)縫合至舌底部,4以胸部的胸大肌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來重建,5以前臂肌皮瓣(free forearm flap ) 做咽食道重建。而進行手術的前提是,癌症並未遠處轉移,且下咽腫瘤範圍仍有辦法完全切除。
放射治療則轉介至本院放射腫瘤科,視個案給予總量5000~7500cGy不等之放射劑量。以放射線照射頭頸部位,每日給予180~200cGy放射劑量,每週接受五日放療,為期至少六至八週。
化學治療以Cisplatin + 5-FU為主。每一療程Cisplatin以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給予80至100mg單一劑量(bolus)於6小時中靜脈注射完畢。5-FU則以每日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給予1000mg連續點滴注射24小時,連續四天。
結語
下咽癌至今仍是預後極差的惡性腫瘤,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第6 位 ,卻是預後最差的。究其原因,乃因下咽部富含淋巴系統,其粘膜下淋巴管易就近引流至後咽、側頸部與頸靜脈二腹肌 ( jugulodigastric )淋巴結,又因解剖上的連續性,下咽部上與舌底、舌部,下與食道,前下與喉頭氣管直接相連,腫瘤可藉侵犯(invasion)或直接接觸( contact)而蔓延。且早期下咽癌位於深部,檢查不易,其症狀上不具特異性,故易為患者本身與一般醫師忽略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導致診斷時多數已達晚期。患者於接受治療時,將近九成患者已達第三或四期。在治療的困難度上,除了下咽癌易早期局部區域或遠處轉移外,因其位於氣管與消化道共通入口,故在重建上更添困難。發病年齡在50~70歲為多,初診症狀以嘎聲、吞嚥困難或疼痛、頸部腫塊為主,腫瘤位置多在梨狀窩,診斷時多已至末期。本科對下咽癌的治療以手術方法為主,以全喉切除合併全部或部份咽部切除,加上兩側頸部淋巴擴清術,再加上術後放射治療。對於無法手術切除者,則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並輔以化學治療(以Cisplatin+5-FU為主)。術後重建方法有多種,各有利弊,我們傾向與胸腔外科、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合作於同次手術中取其他部位皮瓣或將胃部上拉一次完成吞嚥道重建為主要修補方式,以期能更廣泛切除病灶。少數腫瘤範圍仍不大者可以留存下來的正常下咽後壁或側壁黏膜自行縫合。但手術的第一要務為徹底切除腫瘤,避免肉眼不可見的顯微癌細胞在週邊擴散蔓延而復發。
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前的診斷工作必須包含腫瘤定位圖(mapping of tumor),即以喉內視鏡與食道鏡於全身麻醉下探查與詳細記錄腫瘤大小、位置與期別(stage)於特殊圖表上,並同時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此種腫瘤定位圖常決定日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的範圍。
下咽癌在組織病理診斷上,文獻記載95% 以上為扁平細胞癌 ,偶可見腺癌 (adenocarcinoma)、淋巴癌(lymphoma)、腺樣囊狀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等。本院患者均為扁平細胞癌。
就存活率來看,國內外文獻統計下咽癌經治療後一年存活率為40~100%, 三年存活率為30~60%,五年存活率約為10~30 %。 可見治療成果仍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除因以殘餘咽部黏膜自行縫合而限制更進一步切除病灶範圍的情形,以及腫瘤定位不夠詳盡外,未能充分利用手術中冷凍切片(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來確定切除檢體的無侵犯邊緣(safe margin),而導致復發率偏高,以及治療前針對可能遠處轉移的篩檢與判定(如全身骨骼核醫掃描、肝臟脾臟核醫掃描或超音波檢查、胸部X光篩檢等)尚不夠詳實,以及目前尚無可靠有用的下咽癌腫瘤標記(tumor marker)等,是我們尋求改進的地方。另外對於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復發的病例,並未嘗試再以手術方法行補救治療,也是我們可以思考嘗試的地方。對於放射治療,國外Murthy等人指出,正當治療程序若因故中斷而延長療程,如病患生理狀況無法接受或因人為因素而不按時接受放射治療,將使腫瘤局部控制的成功率明顯下降。Fowler等人也指出,在放射治療期間若患者仍繼續抽煙,將降低治療反應且縮短存活期。分析整體存活率仍不理想的原因,除了下咽癌本身是一惡性度高、易潛在顯微與遠處轉移外,治療方式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與改善,且整體民眾的警覺性與衛生知識仍有待提昇。例如本地患者於就診前常延誤多時,至診斷時已高達90%以上為第三或四期,約86 % 的頸部淋巴轉移率與34 % 的遠處轉移率,較一般文獻報告的70~90%為第三或四期,60~70%的頸部淋巴轉移率,與20~30%的遠處轉移率均為高,且診斷後又常見患者因迷信偏方,畏懼手術或放射治療而延宕多時,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是下咽癌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Eishach 和Krause 研究指出,73%的復發在術後一年內發生,93%的復發在術後二年內發生。而Shah等人對104例N0病例進行選擇性頸部淋巴擴清術(elective radical neck dissection),發現頸部淋巴結有顯微轉移(microscopic metastasis)的,竟高達41%,一旦對臨床分期的低估而採取較保守的治療方法,將導致局部區域性的復發。至於以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為主而未接受手術者,其一年內局部區域性復發率亦高,達44%。國外Poulsen M. et al. 和Beauvillain C. et al. 等學者指出,對於能接受手術(operable)的第三、四期患者,即使術前誘導化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反應極佳(complete or partial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施行手術的五年存活率平均仍高於未手術者。因此,除了早期診斷之外,對於能手術切除病灶(resectable)者,更加準確的腫瘤定位,與根除性的手術以防範復發,或輔以術前誘導化療與術後放射治療,應為治療的主要方式。而無法手術(inoperable)或已有遠處轉移者,則有待開發更有效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甚或發展中的免疫療法等,以解決目前未臻理想的下咽癌治療方法。